资讯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 ...
5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者在听取志愿者介绍超导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者在听取志愿者介绍微加工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东南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基因组学研究却长期缺失,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化与疾病遗传机制的深度解析,因而被称为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江淮大地,创新涌动:科学岛上,科研人员加紧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科交会现场,架起成果转化桥梁;科技园区里,企业聚精会神开发产品、打开新市场……科技工作者们牢记嘱托、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全力以赴,点亮‘核聚变灯’” ...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向社会公众开放科研院所。135个院属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6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现场参观公众近50万人次,线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达上亿人次。
污水一秒变清水,有什么科学奥秘?池塘里的荷叶为什么会“出淤泥而不染”?磁铁在空中悬浮漂移,背后的原理是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找到。
5月17日,由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2025怀柔科学城“共享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在怀柔科学城举办。本次活动以“共享未来”为主题,采取“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方式进行,吸引近万名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踊跃参与,现场人头攒动,共同畅游在科学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