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5月17日至1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成功举办。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 ...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指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 江淮大地,创新涌动:科学岛上,科研人员加紧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科交会现场,架起成果转化桥梁;科技园区里,企业聚精会神开发产品、打开新市场……科技工作者们牢记嘱托、开拓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新突破。 “全力以赴,点亮‘核聚变灯’” ...
5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者在听取志愿者介绍超导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5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参观者在听取志愿者介绍微加工实验室。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
5月17日,由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共同主办的2025怀柔科学城“共享未来”公众科学日活动在怀柔科学城举办。本次活动以“共享未来”为主题,采取“1个主会场+N个分会场”方式进行,吸引近万名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踊跃参与,现场人头攒动,共同畅游在科学的海洋中。
东南亚是全球最重要的人类演化区域之一。该地区人群拥有极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基因组学研究却长期缺失,制约了人类环境适应性进化与疾病遗传机制的深度解析,因而被称为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最后一块拼图”。
污水一秒变清水,有什么科学奥秘?池塘里的荷叶为什么会“出淤泥而不染”?磁铁在空中悬浮漂移,背后的原理是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中找到。
5月17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正式启动。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本届公众科学日以“以科学之问启未来新程”为主题,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向社会公众开放科研院所。135个院属单位组织近400场科普活动,6000余名科研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开放科研场地近400处,现场参观公众近50万人次,线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达上亿人次。
5 月 11 日至 14 日,第七届中德电镜 - 催化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辽宁省生物质能源转化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承办。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王峰、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教授 Rafal Dunin-Borkowski 共同担任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涛在会上作邀请报告。中德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 30 余位专家及 60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多国的34个科研团队,组织发起“中国西南与东南亚人类学联合研究联盟(CASEAC)”,建立跨学科协同攻关团队。研究团队深入东南亚大陆雨林腹地,十余年间采集涵盖五大语系、6个国家、30多个地方的东南 ...
回顾历史,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凭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决心,最终实现了独立研制“两弹一星”等壮举,而这些辉煌成就与当时的体制密切相关。在那个年代,我国科技发展遵循统一指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
始祖鸟是最有名的化石物种之一,也是已知的最古老鸟类之一。但在其发现后的160多年间,受限于保存情况和技术条件,始祖鸟的许多秘密一直未被揭开。近日,中美研究团队联合报道了最新问世的第14件始祖鸟标本——芝加哥始祖鸟。该标本保存极为完整和精美,研究团队得 ...
西班牙巴塞罗那生物医学研究所团队开发出一种名为DiffInvex的创新计算框架,其可追踪健康细胞转变为肿瘤,以及肿瘤在化疗过程中的基因进化压力。DiffInvex被应用于超过11000个样本,涵盖了大约30种不同组织类型的人类癌症和健康组织的基因组数据,成功识别出导致肿瘤对治疗“负隅顽抗”的路径,并指出了哪些基因可能引发耐药性。该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